所謂三證: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
一、省時、省力、省錢相比之前辦理“三證”需要跑行政審批大廳的三到四個業務窗口,現在辦理,只需要到一個業務窗口即可,省了企業辦理“三證”的時間經濟費用。
二、簡化審查環節
改革前,公司注冊后辦理“三證”相同的材料每個窗口有需要都要進行提交。改革后,不在要求申請人提交相同的材料。同時,實現一表申報,在工商登記申請表格的基礎上,增加一張信息采集表,采集質監、稅務部門需要的信息。在方便企業的同時,也節省了辦理成本。
三、提高工作效率
對工商、質監、稅務共同審查的申請材料和登記事項,改革前,需要各自審查把關,改革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其他部門不再重復審查。通過業務平臺,由工商部門將審查結果共享給質監、稅務部門。
四、縮短了辦理時限
以設立登記辦理期限為例,目前的制度設計是工商部門3天、質監部門3天,國稅、地稅各1天,最后打印營業執照1天。在企業提交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前提下,需要8天左右的時間。初步實現了國務院文件提出的“簡化手續、縮短時限”的總體要求。
五、改革紅利最大化
此次改革,不再要求申請人向國稅、地稅部門提交驗資報告或評估報告。同時,鑒于改革后不再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同步取消了組織機構代碼年檢制度、有效期限制度和收費制度。改革前,組織機構代碼證有效期為四年,改革后有效期與企業的存續周期實現了相一致。這此改革內容,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紅利,對企業的觸及力最大、最直接,實現了改革紅利最大化。
六、實現了監管有效銜接
有關文件規定:“強化部門協同、提升監管效能”充分體現了放管結合、部門共治的原則。
其一,實行信息共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核準公司股東、股權變更登記(備案)的同時,將公司股東、股權變更登記(備案)信息共享給國稅、地稅部門,強化稅收征管工作。改革前,是工商部門登記后將這部分信息傳遞給稅務部門,由于受技術手段及工作機制等方面的限制,實際工作中落實得不是很好。改革后,將這一環節提到登記環節中,實現了信息共享全覆蓋。
其二,實行信用懲戒。對稅務部門認定的非正常戶納稅人,工商部門督促企業到原稅務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在納稅人辦理相關涉稅事宜后,再予核準變更登記;對其法定代表人,未取得原稅務登記機關出具的已辦理完涉稅事宜證明的,工商部門不予核準登記為新設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其三,實行聯動監管。工商部門將吊銷、注銷企業信息共享給質量技術監督、稅務部門,督促企業辦理組織機構代碼、稅務注銷登記。其四,嚴格市場退出。對未辦理稅務注銷登記的企業,工商部門不予辦理注銷登記。
這些制度設計,通過業務工作平臺加以實現,對加強事中監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七、改進和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式
各級政府要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及相關服務項目向大廳集中的工作力度,推進部門審批機構成建制進入大廳。按照一級地方政府“一站式”服務的要求,各級工商、質監、國稅、地稅部門有關內設機構人員全部進駐政府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提供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服務;按照“市場主體在一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的原則,加快調整登記事權管轄。這一要求,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一起”:就是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準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一口受理、并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一個部門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這三證華麗的“在一起”了。
武漢齊德會計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2014-2015 鄂ICP備20010569號-1
地址:光谷中心花園C3座12層1204??電話:027-65021566
傳真:027-65021566 郵箱: 451826829@qq.com